白芨提取物
-原料简介-
白芨,中药名。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( Thunb.) Reichb.f.的干燥块茎。每年9~10月当茎叶枯萎时采挖,除去须根,洗净,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,晒至半干,除去外皮,晒干。
本品呈不规则扁圆形,多有2~3个爪状分枝,长1.5~5cm,厚0.5~1.5cm。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,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,上面有突起的茎痕,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。质坚硬,不易折断,断面类白色,角质样。气微,味苦,嚼之有黏性
多年生草本。假鳞茎块根状,白色,肥厚,有指状分歧。茎粗壮,直立,高30-60厘米。叶3-6枚,披针形或广披针形,先端渐尖,基部鞘状抱茎。总状花序顶生,稀疏,有花3-8朵,花大而美丽,紫红色。花瓣3,唇瓣倒卵长圆形,深3裂,中裂片边缘有波状齿,侧裂片部分包覆蕊柱;萼片3,花瓣状。蒴果,圆柱状,上面,6纵棱突出。种子细小如尘埃。花期4月下旬-5月下旬,果熟期11月中、下旬。 有变种白花白芨,花白色,园艺品种尚有蓝、黄、粉红等色。
-产品简介-
【产品名称】白芨提取物
【拼音】:bái jī
【拉丁】:Bletilla striata (Thunb.) Reichb.f.
【别名】:白芨提取物白根、白给、白及、甘根、连及、白给、箬兰、朱兰(《花镜》),紫兰、紫蕙、百笠。
【药材性状】:多年生草本。假鳞茎块根状,白色,肥厚,有指状分歧。茎粗壮,直立,高30-60厘米。叶3-6枚,披针形或广披针形,先端渐尖,基部鞘状抱茎。总状花序顶生,稀疏,有花3-8朵,花大而美丽,紫红色。花瓣3,唇瓣倒卵长圆形,深3裂,中裂片边缘有波状齿,侧裂片部分包覆蕊柱;萼片3,花瓣状。蒴果,圆柱状,上面,6纵棱突出。种子细小如尘埃。花期4月下旬-5月下旬,果熟期11月中、下旬。 有变种白花白芨,花白色,园艺品种尚有蓝、黄、粉红等色。
【栽培要点】:常用分株繁殖。春季新叶萌发前或秋冬地上部枯萎后,掘起老株,分割假鳞茎进行分植,每株可分3-5株,每株须带顶芽。 亦可采用播种繁殖,但因种子细小,发育不全,需用培养基无菌接种,操作复杂,故罕用。
【产地】:白芨原产我国,广布于长江流域各省。朝鲜、日本也有分布。
【网筛孔径】:白芨提取物80目
【有效成分】:块茎含联苄类化合物,苄类化合物:山药素(batatasin)Ⅲ3'-O-甲基山药素(3'-O-methylbatatasin)Ⅲ;蒽类化合物:大黄素甲醚(physcioin)。又含酸类成分:对-羟基苯甲酸(p-hydroxybenzoic acid),原儿茶酸(protocatechuic acid),桂皮酸(cinnamic acid);醛类成分:对-羟基苯甲醛(p-hydroxybenzaldehyde)。新鲜块茎另含白及甘露聚糖(bletillamannan),是由4份甘露糖(mannose)和1份葡萄糖(glucose)组成的葡配甘露聚糖。
【产品规格】:10:1
【检测方法】:TLC
【产品颜色】:白芨提取物棕黄色精细粉末
【保 质 期】:白芨提取物2年
白芨提取物 白芨多糖 现货供应 免费包邮